相关问答
防范和管理企业不良资产的对策有: 1、强化法人治理结构; 2、强化财务制度管理; 3、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 4、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
1. 不良资产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主要是指会计科目的坏账科目,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政府、证券、保险、资金等领域的不良资产。金融企业是产生不良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 不良资产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主要是指会计科目的坏账科目,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政府、证券、保险、资金等领域的不良资产。金融企业是产生不良资产的源头。 2. 银行的不良资产严格意义上也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指的是借款人未能按期、按量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换句话说,银行发放的贷款无法按照预先约定的期限和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可以通过参与企业股权和生产经营活动,并赋予监事职能。 3. 政府的不良资产、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适用于统一的会计准则。这类不良资产指的是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在亏损挂账,以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一、银行不良资产如何核销 银行对于不良的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 二、相关法律规定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依据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披露贷款分类方法、程序、结果及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核销等信息。 《贷款通则》 第四十七条贷款人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人应当及时催收逾期的贷款。对项目贷款和公司贷款根据逾期天数将贷款分为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五个档次进行统计,并作为贷款质量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零售贷款应比照上述规定对逾期天数作更细致的划分。
不良资产是指在会计科目中被称为坏账的债务,主要包括银行不良资产、政府不良资产、证券、保险和资金等领域的不良资产,以及企业的不良资产。金融企业是不良资产的源头。 (一)项目启动 在发现市场机会后,项目经理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并形成立项方案,获得批复并得到股东同意后,项目正式启动。 (二)尽职调查 1. 访谈转出方了解管理过程、贷款出现问题的时间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催收、诉讼)、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及配合程度、计划的转让方式(协议转让、拍卖)、意向价格,以及转让的审批流程。 2. 查阅资产档案,包括逐项核对分析金融机构拟转出不良资产的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信贷档案,了解贷款的发放时间、期限、用途、本金金额、利率、当前本金及利息余额;具体的担保条件、保证人及担保金额、抵质押担保及担保金额、办理登记情况;是否涉及诉讼,是否有查封资产,诉讼进展情况;以及借款人、保证人的基本资料和财务信息。 3. 现场调查抵质押物的实际状况,包括当前状态(闲置、加盖建筑物)、实际占管及使用情况、周边环境和情况、影响价值实现的因素以及估算价值。 4. 调查信息整理存档。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 对不良资产债权的有效性、担保的有效性等进行法律判别,分析主债务人、担保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分析抵押物的可变现价值,以及对是否可以信赖作为合作伙伴进行判断。 2. 对项目进行整体的经济和操作可行性分析,估算企业和项目未来可能实现的商业收益空间,列出资金之外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以及是否有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影响项目实施和收益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3. 在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法律、政策和其他方面没有“硬伤”之后,拟订主要的工作步骤和综合重组方案,确保重组增加重组的可靠性,一般要求追加新的担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控措施,如参与企业管理,监督项目进程和资金使用等。 4. 计算收购及追加投资的投入和预期收益,并对价格和市场变动情况下的进行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 (四)谈判商定方案 以详细的分析论证为基础,以重组为主要手段,通过与债务人及相关方谈判,确定项目方案,明确交易结构、具体的工作路线图、工作步骤衔接、过程及内容。并通过相关协议,如债权转让协议、重组协议追加担保合同等予以明确。 (五)审批实施 拟定正式的收购方案,报经公司审批同意后实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人已浏览
21人已浏览
32人已浏览
8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