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规定:,是对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不适用假释。对于有期徒刑,要求服刑满1/2。程序:由所在监狱向中级以上提出假释建议书、中级以上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
我国《》第81条规定的,指的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对其提前释放。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以上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司法解释,这种特殊情况指的是有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根据《刑法》第82条的规定,办理假释的程序同减刑一样,即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设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我的答案是: 下列有固定住址的人可以担任担保人 (一)近亲属; (二)所在单位保卫部门负责人或者单位负责人; (三)长期居住地街道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 (四)经公安机关许可的其他公民。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担任担保人: (一)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人; (二)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人以及实行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三)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 (四)在裁决拘留的公安机关所在地无常住户口的人; (五)公安机关认为其他不适宜作担保的人。 担保人应当保证被裁决拘留的人不阻碍、逃避复查或审理,并随时听候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的传唤。如果有阻碍或逃避行为,担保人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负责限期找回被担保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1人已浏览
282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2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