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必须就其提出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客观上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和收集。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搜集证据: 1. 当事人的陈述; 2. 书证; 3. 物证; 4. 视听资料; 5. 电子数据; 6. 证人证言; 7. 鉴定意见; 8. 勘验笔录。
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时,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提出副本,被告人数也需要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以及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医患双方在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时,应在专门场所进行,并确保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若医患双方人数较多,应推选代表进行协商,且每方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遵循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同时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客观事实。医患双方应文明、理性表达意见和要求,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协商确定赔付金额时,应依据事实进行,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赔付。对于分歧较大或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解决。 若医患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应签署书面和解协议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0人已浏览
352人已浏览
73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