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伤认定科,用人单位30日内不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可以自行申请,最高期限为1年之内) 2、申请劳动能力和停工留薪期鉴定(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3、申请赔偿数额仲裁(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 4、用人单位未按仲裁决定支付费用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员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金额是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率的结果。用人单位应当在本单位公布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情况。当员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使员工得到及时治疗。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继承人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继承人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用人单位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首先,申请工伤鉴定,确认伤残等级后是确认赔偿的基础。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 第二,主要理赔范围包括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医疗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生活护理费等。 第三,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具体规定进行赔偿。 第四,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