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要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告知的有举证期限,当事人要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否则逾期举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1、《民事诉讼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开庭后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提交证据。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人民法院规定的,一审普通程序不得少于十五日,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15天,小额诉讼案件一般不得超过7天。举证期届满后,当事人提交证据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期限限制。
开庭的具体时间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的,得看法院当时案件多不多,如果多,那么开庭时间自然会长些,如果少,那就能快些,一般是由法院通知开庭的,普通案件一般三个月就能审结。 法院改革中,不少法院都实行了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据交换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决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人是审判人员,证据交换的时间在开庭之前,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认可。此外,还规定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证人在庭前证据交换中的陈述,视为当庭作证。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开庭后是可以提交新证据的,但应得到法院的准许。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4人已浏览
491人已浏览
486人已浏览
1,5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