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中止的特征有: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
犯罪中止的特征有: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特征是能达目的而不欲,一般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怜悯、惊愕或者恐惧放弃犯罪; 2、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犯罪; 3、担心被当场发现而使自己的名誉受损或者担心日后被告发、与受到处罚而放弃犯罪; 4、发现对方是熟人而放弃犯罪。
《》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特征是能达目的而不欲,一般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怜悯、惊愕或者恐惧放弃犯罪; 2、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犯罪; 3、担心被当场发现而使自己的名誉受损或者担心日后被告发、与受到处罚而放弃犯罪; 4、发现对方是熟人而放弃犯罪。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的特征: (1)、主观上为了犯罪。“为了犯罪”是指为了自己实行犯罪和为了他人实行犯罪。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包括准备实行犯罪工具与制造一切为实行犯罪的条件。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3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7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