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简单的解释就是: 故意杀人对死亡结果是持故意的心态,对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是抱以期待或积极的心态。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对死亡的结果应当是过失的心...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杀人都是最严重的罪行,刑罚极为严厉,我国也不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一样。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虽然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一样,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主观恶性大于故意伤害致死的主观恶性,所以一般是故意杀人的判决结果要重于故意伤害的判决结果。
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既遂)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两个很容易被混淆的罪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的区别根据我国现行刑法: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尽管刑罚都包含死刑、无期徒刑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两者刑罚的排列顺序不同,这就决定了两者在死刑的适用上顺序上不一样,故意杀人的,如果不存在从宽情节,适用死刑,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如果不存在从重情节,适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见,准确认定涉嫌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关系到是否对被告人优先适用死刑,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生命利益。
1、主观上: 故意杀人罪,行为人主观上持有杀人的目的,即追求的目标是杀死对方。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行为人主观上持有伤害的目的,并且反对杀人。注意:行为人一定是反对杀人的,因为法律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要构成该罪主观上必须是过失,也就是说行为人对杀人绝不是追求(直接故意)或放任(间接故意)的,而是反对的(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的过失,本来只想伤害)。 2、客观上: 客观上两种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比如两者都选择板砖作为武器对被害人实施犯罪的话,故意杀人的一板砖照着被害人后脑勺拍去,一击毙命;故意伤害致死的可能是猛击被害人背部或腹部,却失手杀死了被害人。 3、立法上: 故意杀人罪保护的法益是人的生命权,故意伤害致死属于故意伤害罪,保护的是人的健康权(身体的完整性和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生命权与健康权是不相同的两种法益,也没有重合。所以当某人想伤害甲,却一不小心把旁边的乙杀了的情况下(主观轻罪,客观重罪),因为罪质不同,所以是故意伤害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的想象竞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修正)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4人已浏览
335人已浏览
401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