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行政处罚的规定法律依据包括以下的种类: 1、宪法。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是我们国家一切法律,包括其他法律、法规...
行政处罚前公开告知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宪法。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是我们国家一切法律,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行政规章等制定的依据,当然也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任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如果违背了宪法,就失去了其法定依据的作用。但一般来说, 宪法只是规定一般原则,在适用时一般不直接引用。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行政法律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 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 5、行政规章。由国务院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政府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国务院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法制定。
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人的具体惩戒制裁手段。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警告,一般只适用于情节轻微、未构成危害后果的行政违法行为。警告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予以训诫的法律制裁,既可口头进行,也可以书面形式作出。 2、罚款,是行政机关强迫违法相对人承担金钱给付的义务,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法律制裁。罚款必须全部上缴国库。罚款程度必须与违法情节和违法相对人的经济状况相适应。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机关依法强行收缴行政违法相对人所获得的非法收入及与非法行为有关的非法财物,将其收归国有的法律制裁。 4、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依法剥夺行政违法相对人从事某种经营、工作的权利的法律制裁。只适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不适用于自然人。这里要将个体工商户与自然人相区分。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二者均是行政机关依法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曾依法取得的从事某种业务或某种经营活动的权利的法律制裁。停止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即剥夺其行为权。 6、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相对人实施的短期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律制裁。行政拘留的期间为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在适用上受到严格的限制。在立法方面,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以法律的形式设定人身罚。在执法方面,只有公安机关才有权行使拘留权。 7、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行政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在必要的时候,法律可以创设各种形式的行政处罚。行政法规也可以在法律范围内创设除人身自由罚以外的行政处罚方式。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由此得知,企业行政处罚适用法律在公司法当中也有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对于企业进行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或者对公司的主要人员进行行政拘留。一般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的机构可以是工商局,卫生防疫站,和国家的其他行政机关,企业在违反公司法或者我国其他法规的情况下都是要承担行政责任的。
行政拘留处罚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政拘留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该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七十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该条对于适用对象作了消极性的排除规定,即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人员,行政拘留对其不适用,以体现人文关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6人已浏览
1,711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4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