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以构成法理意义上的“情势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
可以构成法理意义上的“情势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满足以下四个要件: 1、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如办公厂所搬迁、岗位撤销、项目结束等。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过协商。 用人单位已经书面与劳动者协商过调岗事宜,如向劳动者发送过沟通函、通知函、协议变更通知书、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等,但劳动者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内容。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时,提供的调入岗位薪酬原则上不能低于原合同约定报酬,且不能设置障碍。 协商通知或沟通函中必须说明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时提供的岗位薪酬不能低于原约定。如果新的岗位报酬低于原合同约定,属于降薪调岗,劳动者不同意的,协商无效;变更岗位时也不能增加面试、考核等调岗条件,否则劳动者不同意时,协商无效。 4、工会书面意见。 用人单位有工会组织的,需有工会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意见;用人单位无工会的,要有职代会、基层委员会或地方工会的书面意见。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主要就是指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而使劳动合同的主体发生变更,包括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对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是原劳动合同的派生,是双方已存在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发展。根据本法第十六条和第三条第款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调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因此,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在,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时不可能对涉及合同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合同订立后,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和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劳动合同难于履行或者难于全面履行,或者使合同的履行可能造成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平衡,这就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对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在劳动合同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情况下,若继续履行,由可能会对当事人的正当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本法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协商一致,就劳动合同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或者删减,通过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重新进行调整和规定,使劳动合同适应变化发展了的新情况,从而保证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是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原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而不是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原劳动合同未变更的部分仍然有效,变更后的内容就取代了原合同的相关内容,新达成的变更协议条款与原合同中其他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0人已浏览
672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