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固定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固定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但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在此情形下,确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实际上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债权人催告当时债务人就表示立即履行,实际上却未履行的,诉讼时效应自催告次日起计算。债权人何时催告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2、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履行期限,实际上,双方当事人变更了合同内容,将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变成了履行期限明确的债务,那么,债务人于该期限届满未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自该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计算。
那个借款合同无借款期限的诉讼时效的问题,欠据内容已明确写明是“今借...元”,此意思表示的借款内容即可否定“欠据”这二字的形式意思!应据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法律关系归属性质,不应以此形式上的“欠据”确定债的欠款性质而起算诉讼时效的期间!内容决定形式,无论什么情况下,形式也决定不了内容,只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至于合同往来中将“定金”写成“订金”,双方为此有争议,则应以证据证实的法律事实为根据,这并非形式上的“订金”性质否定了事实上的“定金”;相反,正是由于“订金”这一法律事实的内容本质决定了其固有性质,此谓内容决定形式,非形式决定内容!何况,你所谓的“定金”前提也并无事实根据!我们应是在“法律事实”基础上的交流,至于“客观事实”如何,我们不应也不可能交流出一个所以然来,除非有证据证实了这样的客观事实。
三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4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