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涉外因素,诉讼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外国人、外国企业或组织。(2)法律关系的内容有涉外因素,即诉讼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
涉外因素包括两层含义,有三个判断标准,分别是:两层含义:(1)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2)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主权国家内部有独立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根据投递人所在国与中国签订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投递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司法部确定中央机关和有权接受外国通过领事途径投递的文件的机关,中国法院要求公约成员国向该国公民或第三国公民或无国籍人员投递民商事司法文件,中级人民法院将要求书和投递的司法文件投递给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投递给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投递给该国指定的中央机关,必要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投递给该国指定的中央机关。该方法简化为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司法部-会员国指定的中央机关,或者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中国驻会员国使馆-会员国指定的中央机关。(二)委托我国驻外使,领事馆代理送达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在我国境内没有住所的送达人,可由我国司法机关直接委托我国驻外送达人所在国使,领事馆代理送达。根据《海牙公约》,我国法院如果要向公约成员国内的中国公民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可以委托我国驻该国使领馆代为送达,委托书和所送达司法文书应当由有关中级人民法院或者专门人民法院送有关高级人民法院转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径送或者经司法部转送我国驻该国使领馆,送达给当事人。送达证明按原途径退回有关法院。我国参加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也规定,受诉国法院可以委托其驻外使领馆向其本国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采用这种投递方式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投递人是中国公民;第二,投递人在中国没有地址。(3)如果通过外交渠道送达,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未签订司法协助条约或协议,也不是海牙送达公约成员国,人民法院可通过外交渠道送达相关诉讼文书。也就是说,通过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送达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加者的诉讼文件,送达中国外交机构,由中国外交部领事部送达当事人所在地的中国外交机构,送达该国的外交机构以简化的方式,中院-高院-司法部-外交部-海外交部-被委托国司法部-被委托国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渠道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对我国人民法院通过外交渠道向外国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件的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外交渠道环节较多,需要的时间较长,有的多达一两年,在当前商业交往特别频繁快捷的情况下,外交渠道投递无法适应国际民事诉讼的需要。中央机关途径正是在这种情况形式下产生的。不过,外交途径仍然是其它任何途径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和其他有双边司法协助关系的国家以及和我国共同加入《海牙公约》的国家之间均采用中央机关的途径;但没有国际条约关系的,正式的送达仍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四)向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送达向受送达人委托的代理人送达诉讼文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办法。受送达人委托有诉讼代理人,并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示由其代理人代收诉讼文书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其代理人送达。(5)向受益人在中国领域设立的代表机构和有权接受送达的分公司,业务代理人送达的送达方式主要是在受益人是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情况下采用的。外国企业或者组织在我国境内无住所时,可以通过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或者办事处送达。境外当事人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可以视为境外当事人在我国设立的代表机构,人民法院可以向其送达诉讼文书。但是,对于有商务代理关系的代理机构,必须得到海外当事人的明确许可。未经许可,无法送达有商务代理关系的代理机构。关于留置送达,必须适用于有权接受诉讼文件的相关机构。该送达方式简单,是国际通行的送达方式。(六)邮递涉外民事诉讼采用邮递方式,必须以受投递人所在国家法律允许为前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7条的规定,邮寄从邮寄之日起6个月,投递证明书没有被回收,但是根据各种情况认定投递的情况,期限到期之日被视为投递。(7)公告送达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47条明确规定,公约、外交、诉讼代理人、代表机构或邮寄等不能送达的,应当送达公告。但是,如果长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送达的回复,相关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相关情况合理推断已经无法送达的,应当立即公告送达。公告投递时,必须通过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进行。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被视为投递。
1、合同的主体(即当事人)至少一方是外国人(含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下同); 2、合同的客体是位于本国境外的或者超过本国国境; 3、合同的某种法律事实发生于境外(如合同成立或者履行均发生于国外时,虽然合同的当事人均为本国人,仍被视为涉外因素的合同)。
一、涉外合同的概念是什么涉外合同是指合同行为或合同关系中介入了外国因素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涉外因素包括:1、合同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2、合同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完成的行为;3、合同权利义务内容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在涉外合同中,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外贸易性质的涉外合同(或称为对外贸易合同),它是指我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外国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合同。二、涉外合同的特征有哪些涉外合同的特点有:1、合同具有涉外因素在法律关系中具有了涉外因素,即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这三项要素中,至少有一项与外国有关系。2、合同内容广泛3、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要成为一项在法律上有拘束力的合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合同须以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签订,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等。4、可能要适用外国法、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合同的涉外性必然导致合同与外国法在特定条件下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因而,在某些场合下,为确定涉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冲突规范往往会指定适用外国法,或者适用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07人已浏览
373人已浏览
294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