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不同的行为主体针对不同的措施。倾销的主体是出口国的企业;补贴的主体是出口国的政府或其他机关。二、使用两种措施的对象不同。反倾销应用最广泛...
简单来说,倾销就是进口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进口国该商品的平均价格,容易对进口国其他该类商品造成冲击。出口国补贴也是这种情况,出口国对出口商品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2、反倾销(Anti-Dmping)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称为“反倾销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四十一条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第四十三条进口的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出口国家或者地区给予的任何形式的专向性补贴,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区别如下: 1、两者的实质不同: (1)反倾销的实质是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2)反补贴的实质是进口国主管根据其国内相关产业的申请,为了保护受损的国内产业,恢复公平竞争,调查补贴进口,并通过征收反补贴税或价格承诺抵消进口产品享受的补贴。 2、两者的实施条件不同: 反倾销的实施条件: (1)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 (2)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3)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个国家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是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从而给进口国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制造商和行业带来损害。反倾销是指一个国家(进口国)对其他国家倾销行为采取的对抗措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2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677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