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个人能向公司借款。一般情况下,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公司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企业可以向个人借款。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贷款属于民间贷款。民间借贷的利息由借贷双方约定,但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办理。而该《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对4倍之内的利息,依法是应受法律保护的,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
个人能向公司借款。一般情况下,企业作为出借方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借贷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该借贷行为一般应认定为有效。但以下情况除外: 1、企业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出借款项的行为,因其违反《商业银行法》关于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属于金融业务的法律规定,故该出借行为属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应认定无效。 2、企业向名为个人实为企业的借款人出借款项的行为,违反有关金融法规以及最高法院法的规定,属企业间非法借贷行为,应认定无效。 3、公司违反《公司法》第115条的规定向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的行为,应认定无效。 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风险提示:公司借款给个人,双方应订立借款合同,同时需要明确条款设定以避免风险。 1、利息。首先,借款要收取利息的,应当在合同中写明利率标准。利率标准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法院不予保护。 2、款项交付。建议采用银行支付形式,以保留支付的凭据。现金直接交付,但应当要求借款方开具收条,或者在合同中写明签订合同即确认已收到款项,不再另开收条。 3、还款期限。写明了还款期限的借款如果到期不能收回,应在到期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或发函催告,否则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再保护。 4、担保。借款合同中出借人应尽量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时建议约定为保证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避免约定为一般保证。 5、管辖法院。在借款合同中,一定要约定对于出借人而言有利的管辖法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7人已浏览
359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