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既遂的形态从法律上面来解释这个形态是什么?由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结果犯的既遂,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而且必须发...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审查起诉工作中,故意犯罪的形态对于行为人罪名的认定没有影响,但它反映出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的高低,从而决定着行为人所负刑事责任的大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对法律的理解程度,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下个人粗浅的认识。 实践表明,犯罪人有了犯罪意图到完成犯罪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有长有短。在突发性故意的情况下,从产生犯罪意念到完成犯罪,时间可能比较短暂;而在预谋性故意的情况下,从犯罪意念产生到犯罪完成,时间往往比较长,常常经过一系列的准备,然后才着手实施,结果可能是完成与否;有时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出于各种原因,主动把犯罪停顿下来。上述这几种在犯罪过程中表现行为的不同状态,就是犯罪的预备、犯罪的未遂和犯罪的中止。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只能发生在故意犯罪中,而不可能存在于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因为过失犯罪必须有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不存在未遂问题。过失犯罪从行为人主观上说,他没有犯罪目的,对危害结果既不希望又不放任,是持否定态度的。间接故意对结果只是持有意放任态度,不希望也不追求结果的发生,如果未发生危害结果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总是在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直接故意犯罪都有这几种犯罪形态。
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从阶段到形态理论上措辞的变化。犯罪形态分类(1)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犯罪的未完成形态(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五、共同犯罪1、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条件共同犯罪是指2人(包括单位犯罪主体)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犯罪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或单位)第二、具有共同故意第三、共同实施犯罪行为2、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根据《刑法》规定: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考题: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