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资税前和税后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不同的影响因素,税后工资是直接影响市场容量的重要因素,税前工资直接决定着消费者购买力的高低;2、覆盖范围...
税前工资: 每家公司的工资形式不一样,有些公司只有“工资”,没有其他任何补贴,有些公司分为“基本工资、绩效、补贴”等。不管公司是以什么样的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应为职工本人在本单位前十二个月的税前工资。 2,可以参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税前工资,又叫应发工资,就是你当月所能得到的月薪,包括工资、饭贴、车贴、房帖、奖金等。有的单位奖金另计,那么,税前工资就包括工资、饭贴、车贴、房帖、各种固定补助、津贴等等。 税后,所指的是,你的税前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这三者以后,实际到手的钱。而其中,对于目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个人所得税只占非常小的部分。
假设K的月薪为税后3万元(此处忽略五险一金,下同),我国税法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都是以含税工资作为计税基础的,因此这3万元肯定不能作为计税基数,这就需要折算。 假设K的税后3万元月薪需缴纳X元的个人所得税。从个人所得税率表上可以查到,3万元对应的是25%的税率。则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X=(30000+X-3500)×25%-1005,经过初中一年级学力的数学计算后,得出X=7493.33元,即K每个月的应发工资收入为37493.33元,缴纳个人所得税7493.33元,实际到手30000元。 K继续说,如果数学不好,计算方程有困难,也有个简便算法:计税基数=(30000-3500-1005)/(1-25%)=33933.33元,应缴个人所得税=33933.33×25%-1005=7493.33元。计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要找准25%这个税率,1005就是这个税率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8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1,932人已浏览
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