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为“数额较大”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
法律依据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第六条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构成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条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将被视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有下列要件构成: (1)主体要件。仅限于合法持卡人。骗领信用卡人和其他非经申办程序而基于诸如借用、拾取、收买、盗窃、抢劫等行为持有信用卡的人员,不能成为恶意透支的主体。 (2)主观要件。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故意,包括对规定限额、规定期限的明知和非法占有目的。要区别具有主观恶性的拒不归还与存在合理的客观因素的不能归还,前者是主观不愿,后者是客观不能。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有下列行为,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携款逃跑的;透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透支款项无法归还的;将透支款项用于挥霍、购买奢侈品,大大超过其实际支付能力的。 (3)客观要件。犯罪性的恶意透支的客观方面有两种表现。一是,超过规定限额透支,经催收不还,此称为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另一是超过规定期限的透支,经催收不还的,此称为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透支数额的认定上,应注意,在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中,透支犯罪数额是指全部透支金额,而非超过限额部分;透支犯罪数额是指透支金额本身,而不包括利息和罚息。二、信用卡恶意透支怎样处罚非法占有的判断依据包括: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信用卡的一大功能就是允许透支!但恶意透支必须严厉打击!信用卡透支是一项正常的业务,可以解决一时的资金困难;有信用卡就不可避免出现透支,但不能恶意透支!透支与恶意透支,完全是二回事! 2009年底,两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一、认定“恶意透支”有一个前提,二个限制条件: 1、前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二个条件:(1)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2)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二、“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解释》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帐户上已经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发卡协议或者经银行批准,允许其超过现有资金额度支取现金或者持卡消费的行为。信用卡透支建立在持卡人良好的资信基础之上,因此,透支人仅限于合法持卡人,非合法持卡人利用所持信用卡进行透支的,不能认定为信用卡透支。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恶意透支可分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恶意透支。目前在信用卡诈骗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有些人伪造信用卡,已经被作废的信用卡进行使用或者,恶意刷爆信用卡等,而且办信用卡的人自己消费数额过多但是拒不偿还也是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的。其实我们办信用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如果自己的自控能力特别有限最好是就不要办信用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3人已浏览
277人已浏览
310人已浏览
2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