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除斥期间是与诉讼时效相对应的一组词,除斥期间是为了防止某些拥有权利的人不及时行使权利,导致纠纷无法解决。 2.除斥期间是实体权利的行使期...
1、排斥期是实体权利的行使期,说明你所拥有的权利可以在此期间行使,到期后无效。中止、中断或延长是关于诉讼期限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此期间通过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民法典的除斥期间是什么 除斥期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九条【除斥期间】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二、合同解除权的除此期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具有如下特点: 1、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故而,约定的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该一年的期间为法定的期间,而非除斥期间,其后面规定的五年期间为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即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 除斥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期间,如法律对形成权都规定一定的存续时间,该存续时间即是除斥期间.如对因欺诈订立合同的撤销权,对无权代理的追认权等.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一样,也是法律后果,但这两种制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别: 1.法律后果不同 除斥期间届满的法律效力是某项实体权利消灭;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只消灭胜诉权,不消灭实体权利. 2.适用的条件不同 除斥期间届满,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适用有关规定,而无需当事人提出主张.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也可以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则不能再要求返还. 3.期间不同 除斥期间是一个不变期间,法律规定多长时间,就固定为多长时间,不能变动;而诉讼时效则可因各种原因而中止,中断甚至延长。
1、除斥期间,也称不变期间,是指法律对某种权利规定的存续期间。 2、其法律意义在于,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超过除斥期间怠于行使该权利的,则该权利消灭;它主要适用于形成权。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4人已浏览
1,075人已浏览
389人已浏览
9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