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要进一步探讨...
(1)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管理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整关系和社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产生依据不同:调整性法律关系建立在主体的合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而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2、法律制裁不同: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使用法律制裁,主体权利就能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制裁而形成的。3、内容不同: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执行法的保护职能,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保护规则(否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扩展资料:保护性法律关系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就是最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即使合同违约也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范围之内的。而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所以合同违约后还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权利的享有者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一下几类:1、自然人是指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法律主体,包括公民、无国籍人和外国人。个体户也是自然人的一种特殊的法律表现形式。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3、非法人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但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希望我的回答对楼主能有所帮助。
经济法关系对象是指经济法主体相互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来说,经济法律关系的对象包括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经济行为和非物质财富。经济法律关系的对象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对象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1、经济法关系的对象必须是经济法主体能够控制和控制的东西。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经济法律关系对象的范围是不同的。2、经济法关系的对象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允许进入经济法关系的对象或行为。3、经济法关系的对象应当是能够直接反映一定经济效益或者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物或者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02人已浏览
288人已浏览
1,710人已浏览
1,1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