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除协商解决外,造成患者死亡的医疗赔偿患者应尽量选择诉讼;造成患者残疾的应选择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鉴定不构成事故的及时起诉。 摘自《医疗纠纷...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则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参加,并补缴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若用人单位逾期仍不缴纳,将被处以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根据条例第六十二条,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而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则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而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将共同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3种途径来解决: 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 2.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向人民法院提起司法诉讼。患者如果是住院病人,可以找医院医务科,如果是门诊病人,可以找门诊办公室,先和医院协商一下,看看医院对此是什么态度,你也要先计算相关的赔偿额度,要注意一定有法律依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鉴定,鉴定结论做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院应承担何种责任后,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计算赔偿额度。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的规定,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包括11项,具体为: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并较为明确地规定了上述赔偿项目的计算标准和计算办法。
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中,行政诉讼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指医患双方中任何一方如对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可以以作出具体处理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裁判的法律制度。应当说,行政诉讼不是一种可以不与其他方法配合而单独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它是与行政处理配合使用的,只有在当事人对行政处理解决不服时,才有可能被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在医疗纠纷行政诉讼中,对医疗纠纷作出行政处理的卫生部门是当然的被告,而由于这种处理既有可能侵犯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也有可能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患任何一方均可作原告。这里需要讨论的一点是,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可否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项规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而作为行政法规的《条例》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合法机构。从这里似乎可以得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可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结论。但是依据行政诉讼法理论,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不是行政机关,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受委托的行为而不是被授权的行为,其鉴定结论只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依据。因此,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不应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90人已浏览
312人已浏览
57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