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条件有: 1、客体要件是侵害了公共安全; 2、客观要件是实施了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侵害对象相同,都危害公共安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观罪过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如出于贪财图利、报复泄愤、嫁祸于人等。无论出自何种个人动机,均不影响定罪。
1、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放火罪、爆炸罪的对象是公共安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人也可以通过放火和爆炸的方式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这往往会导致火灾和爆炸的严重后果。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犯罪对象的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火灾、爆炸罪的犯罪对象是所有公私财产。行为人通过放火和爆炸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这是法律竞争的问题。根据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论处,不得定放火罪或爆炸罪。2、本罪与故意破坏财产罪、盗窃罪等侵犯财产罪的界限 确定某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是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还是构成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主要看受破坏的易燃易爆设备是否处于正在使用中,破坏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如果破坏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则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相反,如果行为人破坏了非正在使用的易燃易爆设备,则不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因为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只是侵犯财产所有权,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财产的犯罪。如果是故意损坏非正在使用的易燃易爆设备,情节严重的,应以故意损坏财产罪论处;行为人以盗窃方式破坏非正在使用的易燃易爆设备,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应当以盗窃罪论处。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 1、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属于公共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8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