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犯罪情节较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 (1)关于犯罪主体方面,即犯罪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及职业情况,是否系未成年人,是否精神健全,是否具有特殊身份...
犯罪情节较轻的认定标准是: 1、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主观恶性,如是故意还是过失; 2、犯罪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及职业情况,是否系未成年人以及精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备犯和未遂犯的处罚是以既遂犯为参照系的,同理,在不考虑任何其他量刑情节的特定犯罪构成事实,即是情节较轻,情节轻微,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也可称为犯罪情节基准,即对已确定入罪的抽象个罪,在不考虑任何从轻从重情节的情况下,仅依照其所构成的犯罪事实所应判处的刑罚。以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为例,第二款规定“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款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四款规定“犯第一款,第二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条文第二款规定的走私文物罪实际上有三个量刑幅度,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量刑基准为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量刑犯罪情节较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 1)关于犯罪主体方面,即犯罪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及职业情况,是否是未成年人,是否精神健全,是否具有特殊身份等。 通常情况下,未成年犯、老年犯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犯罪人,在罪行本身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而一些犯罪如果由特殊身份的人实施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如利用教师身份实施猥亵儿童犯罪,即使只判处了拘役,也不宜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 ( 2)关于犯罪主观方面,包括主观罪过(故意或过失)、犯罪动机等。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相对于故意犯罪可优先考虑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对出于义愤、防卫或者因为紧急避险以及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等动机实施的犯罪,可以考虑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而对于一些动机卑劣的犯罪不宜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 ( 3)关于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犯罪对象等方面。 对于未造成严重后果、被害人身心受伤害较小或者取得被害人谅解的犯罪可以考虑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而对于犯罪手段残忍、被害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对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实施的犯罪,则不宜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若犯罪后果未发生,或者已发生但在事后得到完全或者大部分弥补的,也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如预备犯、中止犯等。 ( 4)关于犯罪客体方面,《刑法》所要保护的法益越重要,对认定是否属于犯罪情节较轻,越要从严把握。 例如,抢劫本身属于严重犯罪,具有持枪抢劫、入户抢劫等加重处罚情节的,即使同时具备其他从轻、减轻情节,整体上通常也不宜评价为犯罪情节较轻。相反,如果基本犯侵犯的法益不那么严重,那么,即使具备加重情节,在综合考量其他从轻情节、因素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评价为犯罪情节较轻。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我国刑法规定了“情节显着轻微”、“情节较轻”和“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恶劣”、“情节特别恶劣”以及“尚未造成严重后”、“造成严重后果”、“后果特别严重”、“危害特别严重”、“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各种不同的犯罪情节。犯罪后是自首、积极赔偿、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危害后果,还是抗拒抵赖、毁证、毁赃,说明其对犯罪行的认识和悔悟程度,显然后者比前者严重得多。犯罪情节包括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犯罪情节是否轻微,应结合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综合评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50人已浏览
295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8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