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自然资源开采条件有限、技术水平较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开发经营者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一是要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
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内容作了规定。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哪些:一、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罪。二、越境转移固体废弃物的犯罪,包括: 1、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固体废物罪; 2、; 3、公民个人或者单位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构成“”。三、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四、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包括:1、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频危野生动物罪;2、。五、毁坏耕地罪。六、破坏矿产资源罪,包括:1、擅自采矿罪;2、破坏性采矿罪。七、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罪。八、破坏林木罪,包括:1、;2、;3、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4、公民个人或单位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罪。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法律责任制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具体体现,是指因实施了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造成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的主体,依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1、行政责任是指公民或组织实施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而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不利法律后果,侧重对违法者本身的处罚,实践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实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刑事方面的不利法律后果,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只适用于最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责任,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环境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侧重对受害人的救济,以"损害赔偿"为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23人已浏览
650人已浏览
4,075人已浏览
1,2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