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合同根据合同期限被分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有三种,分别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某一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它是指企业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有一定期限的劳动协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固定期合同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种。还有无固定期合同、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期限一般分为3种,分别是: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它是指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了一定的期限、期限届满,劳动法律关系即行终止。这种合同适用范围广,应变能力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来确定合同期限。 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这种合同一般适用于从事技术性较强、需要持续进行工作的岗位。订立这种合同的职工一般可以长期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从事生产(工作),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等于一成不变,如果出现符合法律、法规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也可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它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把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约定为合同终止而达成的协议。它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区别是约定合同终止条件,而不是约定确定的期限。
劳动保险一般分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指的是自己给自己买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承办的保险一般都交养老和大病医疗保险这二档为主。 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企业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律的确定性规定。因此不需当事人协商,也不论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中约定,均要履行参加法定的社会保险的义务,为职工以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奠定基础。 98年前参加工作(缴纳社会保险费),最低缴费年限为10年(实际缴费年限4年以上),98年后参加工作,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实际缴费年限4年以上),满最低缴费年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可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男职工缴费满25年,女缴费20年,退休后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应当与前次失业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44人已浏览
696人已浏览
570人已浏览
18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