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行为中的“欺诈行为”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销售现房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房屋买卖合同受到欺诈时,买方可能会考虑撤销合同,但是要证明该合同是否受到欺诈并非易事。由于交易通常是在中介或卖方的陪同下或私下完成的,因此很难证明以下内容: 1. 有欺诈的故意。即中介或卖方有意欺骗买方。 2. 要有欺诈的事实。欺诈的事实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捏造虚假事实,二是隐匿真实事实,三是歪曲真实事实。如果法律或合同行为人有告知的义务,但行为人没有告知(即沉默),也构成欺诈。
存在欺诈。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前商品欺诈存在多种现象,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个例子:什么行为是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欺诈的法律构成要件来认定。传统民法认为,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事实或歪曲事实,使表意人陷入错误,违背真实意思而做的意思表示。构成商品房欺诈须具备四大构成要件: 1、须有隐瞒真相,制造假象的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当事人陷入错误; 3、须有欺诈故意; 4、实施欺诈之人为相对人或者第三人。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的虚假陈述或者误导陈述,也可表现为重大遗漏或者不正当陈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人已浏览
229人已浏览
21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