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滥伐林木罪的构成条件为: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护林业资源的管理制度。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4.在客观方面...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护林业资源的管理制度。林业资源是一项极其宝贵的资源,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滥伐林木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权客体是国家保护林业资源的管理制度。林业资源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制定了一套法规,保护林业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砍伐林木。本罪的犯罪对象与砍伐林木罪的对象相同,包括防护林、材料林、经济林、工资炭林、特殊用途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调查范围以外的个人住宅前后种植零星树木不是本罪的犯罪对象。(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违反国家保护森林法规,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伐木许可证,或持有伐木许可证,但违反伐木许可证规定的场所、数量、树种、方式任意伐木本部门的所有或管理,本人自留山林或其他林木的行为。《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细则》等法规明确规定了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森林采伐、法律责任等。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许可证规定采伐。国家根据用材林消耗量低于增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和采伐权分离。对林木有所有权,使用权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领取伐木许可证进行伐木,或者领取伐木许可证,但违反伐木许可证规定的场所、数量、树种、方式任意伐木,否则可能构成伐木罪。砍伐林木的数量多是构成砍伐林木罪的要素。根据《关于盗伐溢伐林木事件应用法律的一些问题的说明》,数量多的起点在林区,滥伐一般可以掌握l0立方米120立方米或幼树5001200株。在非林区,滥伐一般可以掌握在5立方米10立方米,或者幼树250-600株,或者相当于上述损失。滥伐林木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量,如有以下情况之一,应按上述规定标准定罪量刑:(1)首次组织,规划,煽动滥伐林木,破坏植被面积极大,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2)滥伐防护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的;(3)一贯滥伐或多次教育的;(4)滥伐林木不听劝阻或威胁护林人员的;(5)其他滥伐情节严重的,如滥伐稀有树木等。滥伐林木不达数量的,不构成犯罪的,是一般违法行为。根据《森林法》第34条第1款的规定,林业主管部门命令种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处以违法收入2倍5倍的罚款。(三)主要部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无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公民,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就可以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知道不应该滥伐,滥伐林木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结果,故意实施滥伐行为。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护林业资源的管理制度。林业资源是一项极其宝贵的资源,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制定了成套的法规,对林业资源予以保护。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非法采伐林木。本罪的犯罪对象与盗伐林木罪的对象相同,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调整范围之外的个人房前屋后种植零星树木不属于本罪的犯罪对象。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护森林法规,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证所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而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无论国家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公民,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都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不该滥伐,滥伐林木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结果而有意实施滥伐行为。综合上面所说的,砍伐树木是必须要获得国家的批准才能实施此行为,如果存在有乱砍,乱伐的情形存在,作为违法者必定就需要承担法律的责任,法院在进行判决时就会按照所滥伐的数量来进行处理,如果是单位犯罪的,那么单位被判罚金,直接负责人还要承担有期徒刑。
(一)犯罪构成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法规,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而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森林法和其他有关保护森林和林木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对森林和林木管理的正常工作秩序。犯罪对象,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不为一般犯罪构成所必要。但本罪的犯罪对象之特定性,是值得研究的。概括地讲,滥伐林木罪的对象指森林、林木。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木是组成森林的基本单元,因此,滥伐林木罪的具体对象就是林木(个人自留地及房前屋后种植的零星林木除外)。毫无疑问,生长着的林木──活立木,属于本罪的对象,不必赘述。(三)客观要件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森林法和其他有关保护森林和林木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核准领取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虽然申请批准获取林木采伐许可证,但违背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要求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四)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实施了滥伐林木行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二款、第三百四十六条规定,滥伐林木行为可以构成单位犯罪。但刑法第三十条将单位犯罪主体界定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五)主观要件滥伐林木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是在明知的情形下滥伐林木,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这里关键就要界定何为“明知”。只有确定了被告人是在明知的前提下,进行滥伐林木行为,才能称其有主观上的故意。如何界定被告人是明知的?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取得。采伐人(采伐单位)实施采伐作业,首先必须合法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或有关采伐林木的证明文件,不能以其他客观原因而例外。例如,采伐人已向林木采伐管理机关(如基层林业站)申请采伐许可证,但并没有得到有审批权的上级机关的批准而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此时,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却表态说林木采伐许可证已办好可以采伐了,结果采伐人因轻信表态导致无证采伐的情形,是为间接故意。违法取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能否界定采伐人是否故意,关键看采伐人对取得该林木采伐许可证行为的违法性的认识。例如,采伐人明知某片山林为禁伐林木,却采取不正当手段或通过关系申领了林木采伐许可证,因该林木采伐许可证属违法取得而无效,结果导致滥伐,是为直接故意。2、被告人对本次采伐作业内容的明知性。采伐森林、林木必须先行伐区调查设计。这是针对被申请采伐的森林、林木是否可以采伐而进行的可行性调查,作为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必需依据。采伐人办理了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后,就意味着对该林木采伐许可证指定的采伐区域,采伐人有权实施采伐作业了。但在采伐人实施采伐作业以前,管理机关依法应履行伐区拔交的义务,以使采伐人充分知晓采伐区域内容。伐区拔交应由管理机关会同采伐人深入现场实际拨交,拔交手续要有文字记载,以便备查。伐区拔交的内容包括:采伐的地点、四至界线、采伐方式、采伐面积、采伐蓄积、采伐强度、采伐木标记,道路、楞场、集材道的设置,集材方式,伐区清理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尤其对伐区周界应作标志,标志要明显、具体。伐区拨交的中心思想就是让采伐人对本次采伐作业的内容充分明白理解,这是管理机关必须履行的告知义务。若是因为这项义务没有切实履行,造致采伐人认识错误而违规采伐,不能视为采伐人有犯罪故意,对此客观存在的违法后果,只能追究责任人的渎职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5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