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租赁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形包括: 1、因继承而发生的主体变更。出租人死亡,其继承人继承其出租人地位; 2、因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导致出租人发生变...
合同主体变更适用债权债务变更的相关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应当通知债务人;债务人转移债务必须经过债权人同意。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五条规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确定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自然人只有到18岁时,他们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和签署合同的资格。;10岁以下的自然人或完全无法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没有签约资格;10-18岁或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认可才能生效。2、确认企业民事主体资格,审查企业民事主体资格主要取决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和授权委托书。3、法人超出依法登记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不得导致合同无效;但不得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规定。4、代理权审查。如同由对方代理人签订的,应当审查代理人是否有代理权限,是否超过代理期限,代理权限是否终止。律师提醒大家,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主体不合格会导致合同无效。因此,我们应该在交易中详细审查对方的身份信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或者其上级工会组织有权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有关部门提出工伤鉴定申请。工伤鉴定申请是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天内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之日起30天内提出;因交通事故、失踪、事故伤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的,经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申请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用人单位在上述时间内未提出工伤鉴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鉴定申请。(1)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不得视为工伤吸毒;(1)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1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665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