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医疗纠纷诉讼前,应当先固定病历,封存和复印病历。封存和复印病历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赋予患者的法定权利。医疗机构不得拒绝。病历封存复印后,应要求...
医疗纠纷诉讼之前,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处理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出现医疗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协商处理,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协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1、诉讼准备工作 医疗机构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起诉传票及患方起诉书后,职能部门应当组织当事科室相关人员与律师进行开庭的准备,针对原告的起诉要点讨论、分析医疗机构是否存在问题,准备答辩状,提交相关证据(病历、相关教科书、文献)、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等。 2、证据交换 在法院主持下进行证据交换时,需将准备好的证据(一般一式三份,法院及当事人双方各一份)交给法院,注意仔细清点页数并签好收条,提交病历原件时,一定要索取收取证明,避免由于其它原因导致证据的遗失,影响诉讼,同时接受患方提交的证据,交给医疗机构案件的代理人,作质证意见准备。 3、庭审 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后主要由律师进行代理,但诉讼代理人一般应由相关科室的专业专家和律师共同担任并一起出庭,专家对专业问题进行答辩,有利于帮助法官和律师了解医学专业问题,同时向法官提供相关的资料(教科书、文献等)。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可向原受理法院递交上诉状,缴纳上诉费,如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未交纳上诉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任何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在发生效力后的二年内都可以提出申诉申请再审,但不影响执行。 以上就是110ask.com小编的资料整理。我相信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有的事情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解决不了的事情,走法律途径才是最快罪有效的。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110ask.com,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医疗纠纷诉讼之前,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处理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411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