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承诺人有权处分受害者的法益;2、被害人的承诺没有超过一个限度。比如生命权不能承诺放弃;3、被害人有承诺能力;4、被害人的承诺必须是其真实...
这样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对故意伤害罪做出了明文规定: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是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承诺人有权处分被害人的法益。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存在被害人承诺的问题。只有被害人承诺侵犯自己的利益,才能排除犯罪。如果张三对李四承诺损坏王五的车,如果李四损坏王五的车,则构成犯罪。被害人承诺事项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即使有被害人承诺行为人也构成犯罪。受害受害者有承诺能力。承诺者对承诺的事项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因此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承诺无效。4、受害者的承诺必须是他的真实意思。承诺必须以受害者的真实意思为基础,以强制、威压为基础,戏剧性的承诺不影响犯罪行为。5、被害人承诺必须事前作出,被害人在结果发生前如变更承诺,原承诺无效,事后承诺不影响行为成立犯罪。6、承诺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如果甲只答应让乙打一耳光,乙却把甲打成脑震荡,乙便构成故意伤害罪。此外,一些受害者虽然承诺不构成犯罪,但仍应以其他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被害人对侵害的一种承诺,这种情况下,加害人是可以免责的。 但在刑法中,被害人承诺仅限于轻伤害以下,如果造成重伤以上的结果,则被害人承诺无效,加害人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被害人承诺,又称被害人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他人侵害自己利益时表示允诺或者同意。被害人承诺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排除犯罪性的事由,但被害人承诺排除犯罪的事由范围有限,如果侵害较大的社会法益,即使得到被害人的同意,仍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对于被害人承诺是否能成为一种免责事由,应将其在刑法上作为一个整体从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的衡量比较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其带来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从而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 被害人承诺的类型 (一)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被害人承诺。 现代社会,被害人自主决定权特别是财产决定权作为一种权益,被害人可以决定放弃或者保有,当其决定放弃时,为了尊重被害人的自主决定权,可以从犯罪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社会相当性的考虑或者法益的比较衡量,将这种符合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 (二)不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被害人承诺 被害人的承诺并不总是排除犯罪性事由。被害人承诺在刑法中规定中存在各种类型,如在强制猥亵罪、强奸罪中,为满14周岁的被害人的承诺对可罚的违法性没有影响;在杀人罪中,被害人的同意只是减轻罪责的理由。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6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366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