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
雇主之所以要承担雇员职务侵权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是因为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特殊的人身关系,雇主能够选任、监督雇员,雇员按照雇主的意志,为了雇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有许多组织的负责人,将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混淆起来,往往以个人行为来代替职务行为,一旦纠纷发生,被告都是以自己的行为是职务行为为由进行抗辩,但又提供不出有利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因此,只能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2、区分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 个人行为,广义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与“群体行为”相对称。狭义指个人在非社会交往场合中的单独行为。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受社会环境和个性的制约。有外在和内在之分,前者如言论行动,后者如思想意识等。
根据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参考我省有关标准,你弟弟的行为,尚没有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另外,是否找到销赃的人,不是构成本罪的要件。只要能够查清事实,返还赃款即可根据刑事法律有关规定处理你弟弟涉嫌犯罪的行为。至于目前,是否构成犯罪,还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认定失职渎职违纪行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监督过失的场合,监督者应当预见自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可能致使被监督人的违法行为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次,行为人有滥用职权、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行为;在监督过失的场合,则是监督者懈怠职守,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监督义务,没有正确地实施监督行为。再次,失职渎职行为人(含监督者)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支配可能性。过失渎职犯罪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存在着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情形。值得研究的是,对单纯的滥用职权行为能否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通常情况下,失职渎职违纪的成立,要求产生危害后果,单纯的失职渎职行为,一般不以违纪论处。但是某些作了特殊规定,需要引起重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1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482人已浏览
1,6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