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处理起来比较复杂,看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条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应当记录下列内容:...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时间、场所和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单经过; (4)事故造成或可能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后的处理流程: 1、当事人应立即停车,保存证据,抢救伤员; 二是向交警报警; 3、在保证区域安全的情况下,将车辆转移到不影响交通的位置,并设置危险标志; 4、撤离现场,等待交警处理后续事宜。
众所周知,工伤事故报告是证明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备受很多职工的关注。工伤事故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事故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上述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穦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事故报告内容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的新情况,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551人已浏览
2,236人已浏览
416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