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维护劳动争议权利的方式如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向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劳动争议权利保护方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 (2)调解。双方不愿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的,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 (3)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程序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程序。
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通常是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当事人协商不成或者不愿意协商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可以向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和街道组织申请调解。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劳动争议仲裁不同于商业仲裁。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商业仲裁是仲裁或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受理:申请人提交仲裁申请材料,其中包括仲裁申请书(按照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申请书文本格式填写)、申请人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核对后返给申请人)及复印件、企业法人资质证明、与申请仲裁相关的证据材料。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受理范围并在时效内的,仲裁委员会予以立案,并在5日内告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立案:仲裁委对已决定立案的仲裁案件,进行案件编号、组建仲裁庭、确定仲裁庭人员。 3、送达:立案后,仲裁委将应诉材料(申请人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的申请书副本、案件证据材料登记表、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法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答辩通知书)在5日内送达被申请人,并告知被申请人需在10日内进行答辩(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 仲裁委员会收到被申请人答辩书后,在5日内将答辩书送达申请人。同时,仲裁委员会将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4、调查取证:仲裁庭对仲裁请求事项进行调查、勘验取证。根据案件调查情况确定开庭时间,并提前3日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开庭时间。 5、案件审理:仲裁庭根据双方提供证据材料和调查、勘验情况进行调解或开庭审理。 6、依法裁决:庭审之后,仲裁委员会针对申请仲裁的请求事项和仲裁庭调查、勘验、庭审结果,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裁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6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