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可分为...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根据的规定,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庭审准备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案件诉讼程序1、起诉与受理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2、审理前的准备立案后5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并限期提出答辩状;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并在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3日内告知当事人;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证据;追加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4、宣判合议庭合议后宣布判决,当庭宣判的,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
根据的规定,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庭审准备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公告可以在的公告栏张贴,巡回审理的可以在案发地或其他相关的地点张贴。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4.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核对的顺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二)法庭调查1.当事人陈述;2.出示证据和质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类证据按以下顺序出示,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1)证人证言。 (2)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3)鉴定结论。 (4)勘验笔录。(三)法庭辩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4.互相辩论。(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1.合议庭评议;2.宣告判决。
刑事案件的开庭,首先是庭审准备阶段:核对被告人的身份,宣布庭审纪律,宣布被告人法庭上应享有的权利,宣布对本案采用的是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审理本案的法庭组成人员,如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辩护人等,并询问被告人、辩护人对审理本案的法庭组成人员是否需要申请回避。其次是法庭调查阶段:人宣读起诉书;审判长询问被告人对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与收到的是否一致?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是否有异议?是否需要补充?接着由公诉人、辩护人围绕犯罪事实、证据对被告人先后进行发问。之后就是举证、质证阶段:公诉人和辩护人对证据进行交叉质证。之后就是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最后就是被告人进行最后陈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70人已浏览
266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25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