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
在我国的法律上遗嘱公证不是强制执行的,不过有公证的话肯定能避免很多纠纷的!即使没有公证,遗嘱也是有效的,但需要证明遗嘱确实是当事人立的!遗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也就是说立遗嘱是每一位合法公民的权利,超过70岁的老人也不例外。但在法律上对遗嘱人也作了一定的限制条件: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总的来说,遗嘱内容合法,形式没有太大瑕疵,就有法律效力,不用公证就有效力。具体来说包括下面五部分:(一)遗嘱人必须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三)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有处分权的。(四)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五)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即可采用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形式。因继承引起的纠纷,可以去思科律所的网站上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思科律所网站上,一是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章,二是网站有一对一咨询服务,你可以跟律师在线上直接沟通。
父母遗嘱不需要公证。遗嘱只要满足法律的规定都是有效的,如果立有数份遗嘱的,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遗嘱公证不是必经程序,新的《民法典》削弱了公证的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8人已浏览
1,729人已浏览
843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