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该...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遭受了交通事故,且行为人撞人后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则行为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如果单位主管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属于犯罪未遂。故意杀人(未遂)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既然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以上8种重罪应负完全的刑事责任,因此,对实施以上8种不法侵害的已满14周岁的人当然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如果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8种罪犯以外的侵害行为,由于刑法没有把其他行为纳入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因而,他们对这些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对他们这些行为的防卫,应该与刑法对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侵害行为的态度是一样的。 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在这些未成年人实施侵害行为时,可否实行正当防卫?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联系防卫人的主观认识进行具体分析。防卫人如果不知道侵害人是未成年人,可以对侵害人进行反击,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如果防卫人知道侵害人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正当防卫的条件上就要加以限制。要求防卫人小心对待实施侵害的未成年人,对他们进行防卫,不能像对待犯罪分子那样,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开他们,或者教育、训斥他们,夺下他们手中的凶器,或者用其他措施把他们管束起来,不要轻易伤害他们。只有在合法权益遭到十分紧迫的侵害的危险情况下,当时当地无条件采用其他方法躲避或制止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即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是指用语言、文字或者动作故意引起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意图、唆使未成年人实行犯罪的行为。实施教唆行为的人称为教唆犯。 对于教唆犯,《未成人保护法》中规定:“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我国《刑法》针对教唆犯罪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规定如下处罚: 一、如果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构成共同犯罪,根据所犯罪行给予处罚。对教唆犯,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对待;起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对待。 二、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三、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人已浏览
17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