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对子女进行探望的权利。探望权一般是夫妻离婚时产生的,行使探望权的时候不得损害被探望人的健康成长,民法典规定,夫...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探视具有交流、沟通意义和人情味。离婚后,不与子女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子女探望权行使是指离婚后,间接扶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对探望的方式、时间安排一般由父母在离婚时协议。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双方在离婚时应对子女的探望问题进行协商,对探望方法、时间进行具体、细致的安排。离婚时双方对子女探望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一并判决。一般在不影响子女的学习、严重改变子女生活规律的前提下,确定一段时间内,间接扶养方可与子女单独交流。如果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离婚判决没有涉及子女探望权的,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4条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间接扶养方在行使探望权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或者是采取各种手段,阻碍另一方实现探望权,那么有探望权的一方可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实现自己的探望权。
离婚后一方不让另一方看到孩子的,享有探视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配合行使探视权; 如果双方在诉讼中离婚,法院已经判决如何行使探视权,有探视权的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探视权强制执行的,法院一般只采取排除障碍的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 但是,如果探视有下列情况,另一方可以暂停其探视权,直到暂停原因消失: (1)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 (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 (3)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或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的; (4)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 (5)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
1、行使探视权——协商方式,协商不成请求法院判决。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2、法院可以中止探视权的情形:当父或母探视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视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视权的权利”。3、法院可以终止探视权情形: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4、争取探视权,应该具体明确探视权的相关问题——时间、地点等。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对于孩子的探视权行使时间、方式、地点等问题,进行约定。从具体情况出发,衡量当事人的生活情况,调解出相对适合的时间地点,既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影响离异男女今后的生活。因此在离婚协议中,探视权应该受到重视,如果仅仅只是在离婚协议中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视的时间、地点、方式有明确约定的不多,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1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36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