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二)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
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二)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指民事行为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但仍然暂时基于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同时赋予一方当事人以变更、撤销权,如果当事人行使此权利,则民事行为将变更其效力或归于无效。如果当事人不行使此项权利,则民事行为原来的效力不变。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五种: (一)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三)因欺诈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四)因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力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成立时,根据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对民事行为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又赋予一方当事人以撤销权,当事人如果行使这种权利,就可以变更民事行为的内容并使之继续有效,或撤销该民事行为而使之溯及地归于无效。经撤销后,其效力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 (一)变更、撤销权。 撤销权是当事人溯及地撤销民事行为或变更其内容的民事权利。它在民事行为成立时同时发生,但并非民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 (二)变更、撤销权的行使。 撤销权的行使,必须在诉讼或仲裁之中,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在裁判中确定。对于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撤销或变更。 (三)撤销权的消灭。 1.除斥期间经过。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撤销权人的放弃。
1、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2)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七十三条规定,对于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可撤销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合同。《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基于法定原因,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的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种类有:(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2人已浏览
243人已浏览
480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