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关系具有国家意志与当事人意志相结合的双重属性;劳动关系主体既有法律平等,又有客观隶属关系;劳动关系排他性;劳动过程中产生...
总的来说,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刑法除了在分则中对每一种具体的犯罪行为作了规定,在总则...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 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3.劳动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性 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1、宪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了根本性、最高性以及特殊性。 2、法律依据:《宪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3人已浏览
4,353人已浏览
315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