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损害赔偿裁决。这是指行政机关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因涉及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赔偿争议所作的裁决。 2、权属纠纷裁决。...
行政裁决有以下类型:对侵权纠纷的裁决;对补偿纠纷的裁决; 对损坏赔偿纠纷的裁决;对权属纠纷的裁决;对国有资产产权的裁决;专利强制许可;对经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①根据行政决策主体的地位,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②根据行政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③根据行政决策的方式,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④根据行政决策的可靠性,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⑤根据行政决策涉及的内容,分为业务管理决策和机关管理决策。⑥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可分为最佳决策和满意决策。
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二,撤销判决。《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一)主要证据不足;(二)适用法律法规的错误;(三)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五)滥用职权;(6)明显不当。第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样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法院判决重做时,行政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理由作出与原行为相同的行为,除非主要事实理由发生变化;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撤销原行为。第三,判决变更。《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金额的确定和认定有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人民法院判决变更,不得增加原告义务或者损害原告权益。但利害关系人是原告,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
仲裁裁决有哪些类型先行裁决。先行裁决是指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仲裁庭就已经查清的部分事实所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最终裁决。最终裁决即通常意义上的仲裁裁决,它是指仲裁庭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就当事人事情仲裁的全部争议事项作出的终局性判定。缺席裁决。缺席裁决是指仲裁庭在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情况下作出的裁决。合意裁决。合意裁决即仲裁庭根据上访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作出的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的四大分类百科。它即包括根据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包括根据经仲裁庭调解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6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229人已浏览
46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