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免证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37条规定: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 (一)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37条规定:“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 1、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免证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37条规定: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 (一)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 (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 (三)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 (四)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 (五)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 (六)自然规律或者定律。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案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由此可见,立案的标准有三条: 1、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立案。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律师可以在办公日随时会见嫌疑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2人已浏览
279人已浏览
248人已浏览
6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