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律对开庭后多久出判决书没有规定,但对从立案之日起多久判决有相关的规定: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
1、法院一般设“刑事庭”负责刑事案件的审判,设“民事庭”负责民事案件的审判,设“行政庭”负责行政案件的审判,还有的法院设“少年庭”负责未成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犯罪嫌疑人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下列案件在《》第124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遇有下列情况,应该重新计算期限1.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羁押期限。2.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因此5个月不一定超过侦查羁押期限。如果还在侦查,则不会开庭审判。
如果犯罪嫌疑人因为交通肇事罪在看守所被羁押,法院宣告缓刑后,必须等到一审判决生效后才能释放,不是当庭释放。一审法院判决后,犯罪嫌疑人一般有十天的上诉期,如果在法定期限内犯罪嫌疑人不上诉,该判决就产生法律效力。
刑事二审法院不一定是高院,中院、高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都可能成为二审法院。第二,二审程序中,开庭是原则,不开庭是例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刑诉解释》第253条规定,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后,合议庭认定的事实与第一审认定的没有变化,证据充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91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686人已浏览
8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