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学校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监护义务,未成年人于上学期间遭受人身损害的,学校应承担人身损害赔偿义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你的问题涉及的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伤害事件法律责任问题。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为: (1)受害主体是在校学生; (2)学生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设施和生活设施内; (3)必须具有已经使在校学生造成了人身伤害后果。 但是,学校对这类事故是否承担责任,则要依据过错原则: 学校对学生在校遭受意外伤害承担赔偿责任的归因(责)原则是过错责任。也就是说,行为人(比如学校和直接责任人)只有在主观方面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在遇到此类的情况中,如果学生发生伤害,是由负有管理义务的直接责任人重大过失没有尽到责任或者是故意造成的,那么,学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否则,学校不承担责任。只有在学校向学生承担责任后,才可以向具有直接责任的老师追偿。不论这个老师是一线的,还是后线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直接的义务,比如:一位后线的人员被学校临时安排去管理班级,而这个老师到班级后安排一个未成年学生去水房为班级打开水,发生烫伤。 没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显然不应当承担赔偿费用。 如果学校有这样的规定,显然与法律的精神是相悖的。 解决学校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中不合理问题,可以通过行政的和司法的程序。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必须是程序上和实体上均合法的。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应承担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学校意外事故是指学生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因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而发生的伤害事故。在这类事故中,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应职责,其行为并无不当的,因而学校无法律责任。适用公平原则,学校可以承担一定的道义责任。它包括《办法》第十二条所规定的情形。 A.事故本身的报告 报告的等级和部门: 轻微伤不用报告。轻伤以上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急性中毒事故还要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报告的形式: 书面报告。 报告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概况、原因、损害、学校救助状况。报告的要求:报告的时间本办法未做规定,但一般认为伤亡20人以下的应该在6小时以内报告。B. 报告的内容: 事故的处理经过、争议及争议的要点、解决方式、赔偿C.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 履责的条件: 履责条件1—应学校的要求(轻伤一般由学校处理)。 履责条件2—认为有必要重大伤亡事故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教育行政部门采用劝说、协调、出主意等非强制性手段。不能采用强制性手段避免行政诉讼,应该与法院保持正常的联系。 履责的目的: 履责目的1—妥善处理事故。 履责目的2—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关于中小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定问题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后,谁来负责?负多大责任?家长和学校可能都各执一词。“民法”规定,认定过错必须有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具体就是:●必须有损害事实●必须有加害行为的违法性●加害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与事实损害有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人的主观态度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七、预防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防范为主的工作方针。 1.要在学校、教师、家长中大力强化事故防范意识,切实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 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 金额、对责任者的处理、事故的教训、改进措施。 报告的要求: 报告应该按事故的等级进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48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3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