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冒名作品是否侵犯署名权,要看具体情况: 首先,如果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他人的姓名,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是在原作者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
以下情况时有侵犯署名权: 一是在作者已完成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 二是在非作者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 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认为不构成侵权,报纸上刊登的时候也是充分考虑到是否构成侵权所以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手段。新闻报道只要没有歪曲事实,仅仅就事情本身发表言论,是不够侵权的。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 侵权? 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 处理: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 他人名誉权。 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 侵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九、问:因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撰写、发表文学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人为描写对象,仅是作品 的情节与生活中某人的情况相似,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描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对特定人进行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损害其 名誉的;或者虽未写明真实姓名和住址,但事实是以特定人或者特定人的特定 事实为描写对象,文中有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的内容,致其名誉受到损害 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编辑出版单位在作品已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或者被告知明显属于侵害 他人名誉权后,应刊登声明消除影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拒不刊登声明, 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者继续刊登、出版侵权作品的,应认定为侵权。
构成侵害名誉权:(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毁损的恶意;(2)行为人客观上是否有捏造事实或散布虚假事实,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以及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3)受害人是否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4)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3、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侵权的标准:(1)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2)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3)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侵害名誉权”,应该区分公众人物和普通百姓。作为公众人物,必须要接受舆论、媒体更加严厉苛刻的监督。从法律上讲,每个人都有名誉权,但在法律解释上,必须做出严格区分。区分的结果,一定是更加严格地限制公众人物用名誉权的方式提起诉讼。普通百姓,才是名誉权的重点保护对象。
1.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为: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侮辱诽谤特定人,并为第三人所知悉。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因侵害人的行为而降低。2.对方散布你的照片,并进行恶意诋毁,发到贴吧,造成你社会评价降低,侵犯了你的名誉权。3.你有权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5.并不当然构成网络犯罪。如果诽谤侮辱达到情节严重的,对方可能涉嫌《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侮辱、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2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3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