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医疗事故罪怎么认定?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界限它们在危害结果上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
医疗事故罪怎么认定?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界限它们在危害结果上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两个条款分别界定了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然而,某些地方法院,在审理类似的致人死亡案件时,根本不提及、不适用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青红皂白,先入为主地统统定性为故意致人死亡罪。然后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予以量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10)9号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此前诸多法律文件,都反复强调罪刑法定的原则,即定罪名、量刑罚都应该有法律依据。某些地方法院不区分致死案件的故意、过失两种情形,显然违背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精神。
1、无论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故意杀人,均属于犯罪行为。前者为过失犯罪后者为故意犯罪。2、以故意杀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为主观目的,为了实施犯罪行为,准备工具及条件,在此期间被司法机关抓获的,属于故意杀人预备。预备犯罪,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3、以故意杀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为主观目的,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之中,因犯罪嫌疑人本人意志以外的因素,致使犯罪目的未能实现,为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4、以故意杀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为主观目的,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之中,因杀人者本人意志,思想斗争的因素,主动放弃犯罪,为犯罪中止,对于主动放弃犯罪的,未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已经造成损害的,应从轻或减轻处罚。5、以故意杀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为主观目的,致受害人死亡,为故意杀人既遂,量刑原则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经司法机关调查认定,受害人对于自身的死亡后果存在巨大过错,犯罪嫌疑人虽然故意杀人、且致受害人死亡,但是依法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情节轻微的,量刑原则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6、过失致人死亡的,系过失犯罪,犯罪嫌疑人并非主观上具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意愿或想法,而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受害人不幸死亡。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轻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2条、23条、24条、232条、233条
1、其相同点是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的结果均出于过失,即不希望也不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不同点是,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而过失致人死亡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 2、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 在故意伤害致死的情况下,二者相近之处是: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在主观上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往往都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二罪根本区别在于,前罪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其死亡结果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没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过失致人死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9人已浏览
437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4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