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管制。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 2.拘役。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处罚有两大类,即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以下五种: (1)管制。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由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的,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的规定是(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2)公正公开的原则。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均衡原则、法定原则、平等原则、适应原则。 1、罪刑均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他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2、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但该原则的思想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3、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了该原则。平等适用刑法,是维护合法权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预防犯罪的要求,是实现价值追求的要求,是作为规范的刑法本身的要求,是法治的要求。 4、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刑法第5条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民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被告、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以书面或者口头上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被告的辩护人和近亲可以经被告同意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不得以任何借口剥夺被告的上诉权。 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十日,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五日,自收到判决、裁定之日起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5人已浏览
404人已浏览
4,007人已浏览
2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