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前者是具有审判权的机关主持下的诉前和诉中调解,争取做到案结事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诉讼资源。后者是民间调解组织主持下的调解。...
庭外和解:在判决前双方随时可以和解,和解后一般都要撤诉。庭外和解没有什么其他的条件,关键是双方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一致,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和解是双方为了解决纠纷,经过协商,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并达成协议。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在纠纷的问题上有分歧,也有和解的可能,但一时还找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中间人的主持、斡旋下,双方经过协商,从而解决分歧。区别在于有无中间人主持。但这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实际上,经过调解,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也算是和解了。
在仲裁、诉讼中,达成和解、调解协议而债权尚未实现或者全部实现的情况下,权利人就匆忙撤回仲裁申请、起诉、强制执行申请,甚至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达成协议后几日内权利人撤回仲裁申请、起诉、强制执行申请,而义务人在权利人撤诉后并未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达成的协议。对于数额较大的债务,或者债务数额虽不大但债务人履行能力较差,通常会协议约定分期履行,履行期限较长,而一旦撤回仲裁申请、起诉、强制执行申请后,对方可能因各种原因不完全履行协议,此时仲裁机构或法院已经将该案作结案处理,当事人欲通过法律途径实现权利,必须重新启动法律程序。排除另一方已经一次性结清全部款项,否则不可撤诉。不可贪图撤诉后,仲裁机关、法院退回的部分费用。如案件由仲裁机关处理,达成调解协议或和解协议的,应当提请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或和解协议制作仲裁调解书、裁决书。如诉讼中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请求法院依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仲裁调解书、裁决书和法院的调解书,可以成为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一方不履行调解书、裁决书的,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和解协议、调解协议本身并不能成为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执行过程中达成的和解协议,也不能成为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法院可依据对方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这位朋友我来告诉你法院起诉后庭外和解和法庭调解的区别是什么吧: 1、庭外和解是当事人自行或经劝解达成和解,不以法官主持为条件。法庭调解是在法官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 2、撤诉、调解诉讼费均为减半收取。 3、撤诉后只要在诉讼时效内可以再次起诉。 4、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不论是否实际履行,都不能再起诉,法院不予受理。没有履行的应当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523人已浏览
490人已浏览
907人已浏览
5,7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