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员工因为工伤问题和单位发生纠纷,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
1、进行工伤治疗; 2、委托律师全程代理; 3、申请工伤认定; 4、申请工伤鉴定(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鉴定); 5、确定赔偿项目及赔偿数额;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借款出现纠纷,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诉讼解决,诉讼需要有证据证明双方发生借贷关系。 债务人拒不履行给付欠款的义务,债权人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判决债权人按期还款。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1、工伤保险赔偿行政诉讼。社会保障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2、工伤赔偿劳动仲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3、工伤赔偿民事诉讼。以用人单位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4、申请残疾等级鉴定。向市社会保障局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由劳动鉴定委员会聘请医学专家进行鉴定。5、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向市社会保障局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由劳动鉴定委员会聘请医学专家进行复查鉴定。工伤赔偿标准(1)一级至四级工伤残疾待遇标准:(1)一次性伤残补贴:一级伤残27个月,二级伤残25个月,三级伤残23个月,四级伤残21个月:(2)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一级伤残90%,二级残疾是我工资的85%,三级残疾是我工资的80%,4级残疾是我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二)五级、六级工伤伤残待遇1、标准:(1)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2)每月享受残疾津贴:五级残疾是我工资的70%六级残疾是我工资的60%,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难以安排工作的,只发放残疾津贴)2。要求: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安排适当的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发放残疾津贴。残疾津贴的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补足差额。劳动者本人提出后,可以终止或者终止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和残疾就业补助(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3)7至10级残疾待遇标准:享受一次性残疾补助:7级残疾为13个月,8级残疾为11个月,9级残疾为9个月,10级残疾为7个月)。具体标准由省、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终止劳动合同(一次性医疗补助)。
根据你刚刚咨询的问题,我建议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进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当然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程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