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上环不是法律规定必须的避孕方式,可以采取变通节育的方式。计生办的做法不妥。但需要明确的是任何的政策规定都不能超越法律,现在中国没有哪一部法律...
这就意味着,你们班许多同学的家长都违反生育政策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了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了三十年了,可在执行过程中却往往不能执行到位,尤其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情况不一样。看工程谁找来的,如果是揽来的工程包给项目经理,这个项目的经理班子提组建的,收的就高。如果是人家个人揽来的,挂靠在,实际项目经理就是老板。这情况下收得就低。所收的费用=税+管理费,约占工程总价的7.5%!~13%,实际是卖账号,纯收3~5%。后种情况是对工程几乎不承担任何义务,什么都不管,只是承担名义出个招牌。前一种情况,对工程所承担的义务相当于对工程没有撒手,干预程度很深。前一种情况收多少不好说。收取的金额高者达到27%,其中有一些的细节在里面,包括对项目经理部承担一些义务在里面。肌工冠继攉荒圭维氦哩收取的钱达到30%甚至更高,本质上就不是将工程承包给项目经理。
买断工龄”是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的一种形式。按照目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买断工龄"是违法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买断工龄"是保障劳动者合理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改革开放30年来的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6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72条)。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员工离开单位就没人管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须"买断工龄"。但现在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无视国家政策法规的明文禁止,在安置富余人员时还采用"买断工龄"的做法。
首先,像您这种案子,目前在全国特别的普遍,而且维权的难度也确实较大。因此,如果您选择诉讼,那么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目前的很多证据材料都已不在,或者证据不足,再者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也过了诉讼时效,因此,这条路不建议您走。其次,您可以找政府主管部门沟通,要求调取当时国企职工工龄买断的文件及补贴标准,再者如有相关证人证言等证据,都可以作为主张使用。且公司当时财务已主管单位已经完成财务交接为由,拒绝发放买断工龄补偿金也存在过错,因此,这些都可以以情况反映的方式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信访部门反映,要求将您的问题落地。再次,案子已经过去十多年,您最好能够找到当时的文件、以及当时负责的人员,把证据链做好,从而维权。最后,维权之路比较艰辛,本律师希望您能够联合其他未领取到补偿金的其他同事,通过媒体、信访及合理途径寻求帮助,要回当时的补偿金及利息。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539人已浏览
5,723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2,4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