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
执行拘传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且在执行拘传时,应当出示拘传证,同时应该让被拘传人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按指印。 实践中,如果出现抗拒拘传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刑事拘留最长37天。经检察院批捕后转为逮捕,逮捕后羁押期间为2个月,案情复杂到期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延长1个月,对于重大的复杂案情、取证困难案件流窜作案等可以再延长2个月,如果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上述期限仍不能终结的,经省检察院批准延长2个月。因此杀人案等重大复杂案件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时间为7个月。 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一个月半月,如果证据不足等情形,可以退回侦查两次,每次一个月。 法院审理阶段:一个半月,如果证据不足等情形可以退回侦查两次,每次一个月。
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4、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了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或者案件已经办结的,原决定机关应当作出撤销取保候审的决定,并通知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
1、对立案材料的接收 一律接收,不属于管辖范围的,转交有关机关;若需采取紧急措施,应采取紧急措施。 2、立案中的初查 在初查过程中,可以采取询问、查询、勘验、检查、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初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不得对初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初查对象的财产,不得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处理方式:立案和不立案。 无论是立案还是不立案,都必须书面决定。 不立案的决定应当告知控告人。 控告人不服的,可以向原决定机关申请复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22人已浏览
335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