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 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1、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不低于小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加班费争议一直是劳动争议的热点问题。标准工时制下的加班费标准为: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员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人%的工资报酬;(3)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人%工资报酬。根据上述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的,可以选择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决定权在用人单位。但安排劳动者延期加班,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不能以安排补休的形式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按照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和《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加点的工资: 1.工作日延长劳动时间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点工资。 2.在休息日工作的而又不能安排同等时间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4.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费计算。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加班加点工资。 5.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按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经过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门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其中法定节假日安排工作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6.实行轮班工作制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遇轮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7.劳动者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以每月工作时间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等于工资基数除以20.92天,小时工资等于日工资除以8小时或者工资基数除以167.4小时。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1、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2、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应以: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按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确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加班费=正常工作日加班费+休息日加班费+法定休息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2 1.75*150%*正常工作日的加班时间+月工资基数2 1.75*200%*休息日的加班时间+月工资基数2 1.75*300%*法定休息日的加班时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