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争议发生时不可以直接起诉,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
劳动纠纷先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再起诉,这是顺序。而且仲裁程序时间比诉讼短 因为没合同,要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工资卡、出勤卡、有你名字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遇到劳动争议的时候,可以向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而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而不管是劳动仲裁还是劳动诉讼,其实都是有一定的程序。那么劳动诉讼的程序是怎样的呢?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处理一般民事纠纷一样,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主要程序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一审程序分如下4个阶段进行: 1.起诉和受理。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审理前的准备。正式审理之前人民法院还要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组成合议庭,开展调查或委托调查,通知当事人参加诉讼等。 3.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时,按当事人陈述、证人作证、出示证言书证等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的顺序进行。进入法庭辩论后,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然后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再由各方相互辩论。辩论之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4.依法做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二审程序。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依法提起二审程序。但须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法人名称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上诉状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交,并按对方当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二审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监督程序是当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而需要再审时所进行的程序。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再审,但须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上文中小编已经做出了介绍,主要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以及做出判决。当然要是对一审法院做出的判决不服的的话,也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这也是对自己权利的一种救济。
1、劳动纠纷诉讼主体条件 凡是《劳动法》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因此,符合劳动纠纷诉讼主体条件的应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帮工、学徒等劳动者;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组织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劳动纠纷诉讼标的范围 劳动纠纷诉讼的标的具体包括: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而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法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当事人可以就符合上述诉讼主体条件,又在诉讼标的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劳动纠纷诉讼主体条件 凡是《劳动法》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因此,符合劳动纠纷诉讼主体条件的应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帮工、学徒等劳动者;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组织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劳动纠纷诉讼标的范围 劳动纠纷诉讼的标的具体包括: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而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法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当事人可以就符合上述诉讼主体条件,又在诉讼标的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ask.com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劳动纠纷打官司要多久才有结果相关法律知识,由此可知,对于审理劳动纠纷案件的相关部门,通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案件,并给当事人处理结果。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向ask.com发布法律咨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7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